中国橡胶制品行业经济运行概况及发展与展望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
2021-2022年以来,橡胶制品行业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冲击,物流、市场及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特别是新冠疫情肆虐,给大部分橡胶制品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订单、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所下降,整个行业在动荡中逆势前行。在波澜起伏的经济形势下,全行业在调整、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整合及收购活动,融资上市企业不断增加,行业总体经济在小幅下滑中稳定前行。
一、橡胶制品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2021年橡胶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行业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情况
2021年,制品分会统计46家重点会员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27.23亿元,同比增加7.82 %,增速较2020年同期下滑2.0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55.58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7.33 %,增速同比下滑5.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6.31亿元,同比增长0.96 %,增速比2020年同期下滑6.56个百分点。4家企业亏损,亏损面同比扩大,亏损额也比2020年同期大幅增加。
2021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情况见图1(略),2021年1-4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见图2。(略)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橡胶制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总产值、出口产品交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全部增长,其中出口产品交货值增幅较大,利润总额增幅最小。与2021年前三季度相比,四季度除出口产品交货值环比有所增长外,受原材料价格高位,煤电资源紧张及环保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环比全部下滑,其中利润总额下滑幅度最大。
2、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2021年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见表一。
表一 2021年橡胶制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
产 品 名 称 |
单位 |
2021年产量 |
2020年产量 |
增长士% |
O型密封圈 |
万个 |
544744.48 |
486686.43 |
11.93 |
骨架油封 |
万个 |
178253.18 |
147773.55 |
20.63 |
纯胶密封条 |
吨 |
225.6 |
184.5 |
22.28 |
复合密封条 |
万米 |
454 |
430.5 |
5.46 |
工业胶布 |
万米 |
37.8 |
38.31 |
-1.33 |
橡胶水坝 |
平米 |
98388 |
116855 |
-15.80 |
制动皮碗皮膜 |
万个 |
275 |
264.04 |
4.15 |
胶辊 |
吨 |
364.6 |
533.95 |
-31.72 |
汽车减震制品 |
万个 |
829357.67 |
724528.61 |
14.47 |
铁路减震制品 |
万个 |
929242.72 |
621319.92 |
49.56 |
橡胶护舷 |
吨 |
40479 |
39300 |
3.00 |
橡胶防腐衬里 |
平米 |
4010.66 |
6186.37 |
-35.17 |
橡胶止水带 |
米 |
31504.3 |
26455.08 |
19.09 |
桥梁支座 |
万个 |
8.68 |
8.97 |
-3.23 |
伸缩缝 |
米 |
6897.4 |
4238.37 |
62.74 |
2021年制品分会统计的16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11种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其中,伸缩缝、铁路减震制品和纯胶密封条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分别达62.74%,49.56%和22.28% 。5种产品产量有所下滑,其中,橡胶防腐衬里、胶辊和橡胶水坝产品产量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滑35.17%、31.72%和15.80% 。其中四种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情况见图3。(略)
(二)2022年1-9月份橡胶制品行业经济运行概况
1、重点会员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汇总情况
2022年1-9月份,制品分会统计的47家会员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47.13亿元,同比下滑1.3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9.4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393.67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11.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73亿元,同比下滑10.3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8.55个百分点。6家企业亏损,亏损面和亏损额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2022年1~9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走势见图4(略),2022年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与二季度环比走势见图5。(略)
2、2022年1-9月份主要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2022年1-9月,分会统计的15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9种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其中,橡胶防腐衬里、桥梁支座和复合密封条产量增幅较大,分别达79.54%、58.7%和32.22%。另外密封圈、骨架油封、纯胶密封条、汽车减震制品、橡胶止水带和出口汽车橡胶配件等六种产品产量也分别有不同程度增长。6种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其中铁路减震制品、工业胶布和胶辊产品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43.65%、27.69%和27.56%。另外橡胶护舷、制动皮碗皮膜和橡胶水坝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四种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情况见图6。 (略)
(三)行业出口情况
2021年,橡胶制品行业出口汽车橡胶配件1941083万个,出口量同比增长20.51%。2021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按现价)104.58亿元,同比下降2.47%。
2022年1-9月份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50.18亿元,同比增长0.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5.33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4.45%,比去年同期略有好转。
(四)橡胶制品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名)
根据2021年会员企业销售收入统计数据,排名前十的企业见表二。
表二 2021年制品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名)
序号 |
单 位 名 称 |
2021年销售收入(万元) |
1 |
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925396 |
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380254 |
3 |
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 |
253936 |
4 |
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
241525 |
5 |
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
191074 |
6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77186 |
7 |
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131850 |
8 |
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108162 |
9 |
江苏冠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2600 |
10 |
西安欧德橡塑技术有限公司 |
101839 |
制品分会2021年汇总数据显示,行业销售收入十强企业前两名仍然是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面排名位置有小幅变化。
2021年企业销售收入保持增长的企业有八家,涨幅超过15%以上企业五家,三家企业小幅增长。涨幅最大的是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增长31.61%。前十名企业中有两家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呈现负增长。
2021年橡胶制品行业在困难的环境中依然取得了一些进步,骨干企业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进入橡胶制品行业十强的门槛也由2018年的8.7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0.18亿元,说明行业优秀企业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企业实力仍然得到了提升,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是国际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排名出现了新变化,建新赵氏集团首次进入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行列,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销售额16.42亿美元列第13位,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销售额14亿美元列第18位,建新赵氏集团以销售额4.26亿美元列第49位。至此,中国制品行业已经有三家企业进入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50强,显示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发展势头向好。
(五)企业生产效益
制品分会统计的46家重点会员企业的利润指标中,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的利润保持增长。其余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或持平。其中利润下降最大的达到-204%。在利润增长的企业中,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的利润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长最大达136%。在销售收入排名前十的大型企业中,有四家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最大达到-69%,这是历年来所没有的。由此可见,2021年行业形势是多么低迷,发展是相当艰难的!
二、近年来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及影响
新冠疫情肆虐已经两年多了,特别是2022年以来疫情多地散发,各地严格管控,致使大部分橡胶制品企业的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营活动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制品分会针对疫情对制品行业重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来自15 个省市的 40 家橡胶制品企业的调查结果。
1、 地域分布及数量:参与调查的40家企业大部分处于华东地区,其分布情况见下图。 (略)
2、 主要产品生产企业数量见下图。(略)
3、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1)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在调查的40家企业中,今年前四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的只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22.5%,主要产品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企业占77.5%,受影响严重的是汽车橡胶配件行业,特别是依赖上海地区的汽车橡胶配企业。
(2)企业利润逐月下滑
在调查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其余企业的利润明显下滑。企业利润下降最小的10%,下降最大达到50%,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重创,这是制品行业发展历史上罕见的!
4、目前的行业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材料价格上涨、物流不畅、环保因素、防疫管控因素、用工问题、资金紧张、出口受阻等问题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表现在:
(1)出口关税增加:如橡胶制品出口美国被加征关税由10%提高到20%,企业成本增加;
(2)各地对疫情的预防和管控升级,不确定性增加。开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物料买不到的情况频发,防疫管控造成物流不畅,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3)订单减少:疫情以来,特别是上海疫情泛滥以来,很多主机厂停工停产,部分原材料厂家未复工,订单大幅下降,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情况困难重重。
(4)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回笼时间延长,利润下滑,库存增加。在疫情及防控的严重冲击下,造成77.5%的企业经济持续下滑;
(5)三元乙丙反倾销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氯丁橡胶反倾销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疫情对今年橡胶制品行业的影响较大,行业生产经营形势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迷,前路困难重重。企业对今年发展信心受挫,目前只有42.5%企业对2022年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三、制品行业发展主要成就
近年来,制品行业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专注于橡胶制品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在聚焦主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长很快,发展势头良好。在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截止2022年制品行业有多家企业进入“专精特新”企业行列,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
进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有: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华密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马鞍山宏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南阳金博减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顺豪新材料有限公司、厦门麦丰密封件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进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有: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成都盛帮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烟台泰鸿橡胶有限公司(山东省)、京东橡胶有限公司(河北省)等4家企业。
四、行业在绿色环保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针对市场用量大的汽车密封条混炼胶料,开展了环保型胶料的研发工作。主要开展了无亚硝胺硫化体系的代料应用、低VOC胶料的研发工作,以及低芳烃含量环保型石蜡油、环保型纯净炭黑的应用工作,开发了系列环保型汽车密封条胶料,相关产品已经在通用五菱、长安福特等车型上获得应用。
为了消除橡胶生产过程中粉尘飞扬及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断完善相关生产环境的基础上,在材料选用和配合方面积极探索预分散母粒料代替易飞扬粉料的使用,在硅橡胶等材料中逐步采用预混胶,避免白炭黑在混炼过程的飞扬,大大改善了生产的环境,减少了对操作工人体的危害。此外,针对橡胶预分散母粒料专门了设立项目课题,优化工艺,提高胶料性能,相关技术成功在市场上积极推广应用。
近年来,面对绿色、环保要求的提升,以及企业对产品环保性的更高要求,企业在相关材料采购和技术文件审批中严格控制非环保材料或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这些严控使用的材料包括:1)致癌性石棉类材料的应用;2)含有重金属铅、铬、汞、锰等重金属材料的应用。
对于一些国外环保法规明确限制使用的橡胶原材料,逐步开展环保型材料的代替和推广应用工作,例如针对国外法规对邻苯二甲酸酯(盐)的限制应用,推广应用更为环保的癸二酸酯类和多元醇或聚醚酯类增塑剂的应用;对于阻燃材料,逐步限制聚溴联苯、十溴联苯醚等阻燃剂的使用,推广新型环保型阻燃剂的应用工作,并已经在高铁外风挡胶囊等产品中成功应用了环保的阻燃剂,满足了产品的阻燃要求。
对于涂覆类橡胶制品、橡胶金属复合制品的生产中,尽量使用更为环保的溶剂替代对环境和人体危害较大的溶剂,限制苯类、己烷等对人体危害性较大溶剂的使用,以及易制毒丙酮类溶剂的使用
五、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情况
大部分行业重点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瞄准“中国制造2025”建设目标,高度重视企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如下:
1、智能化设计技术的提升
对于橡胶密封制品结构设计手段的缺乏是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关键,按用户提供的产品图纸加工,仿制国外样件或依靠经验进行新产品研制必然导致产品可靠性不高,影响设计技术的提升。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几乎都拥有自己的专业设计软件和专业数据库系统,用户只需提供一些装配尺寸或使用工况条件,即可为用户推荐优化设计的新型密封结构形式,较好的解决密封问题。
特种橡胶密封制品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大,三来企业开始探索在特种橡胶密封制品的研制中借助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机仿真模拟手段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优化设计,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设计的能力。通过与相关大学及国内开展计算机仿真分析服务的专业公司开展多项合作,已经完成多种橡胶材料本构参数的采集,初步具备为静态橡胶密封制品、织物复合航空橡胶密封型材等开展计算机仿真分析的能力。
在产品的结构设计及加工中,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采用CAD/CAE/CAM加工技术,设计方面能够及时结合仿真分析使用性能,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加工方面,已经跨越图板、二维绘图的初级阶段,目前三维设计已达到了70%以上,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已普遍应用。并在三维复杂数模设计加工中,已经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加工复杂结构的三维模板,为产品试装和检验提供重要保证。
2、产品制造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致力于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在橡胶混炼过程中,率先应用了具有自动输送和自动称量系统的密炼机上辅机系统,配备了具有全自动控制功能的密炼机系统,实现了混炼过程的自动化。
近年来,行业重点企业结合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橡胶产品成型加工方面不断提升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引进了具有全自动称量及自动混炼功能的新型密炼机系统,配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滤胶生产线,实现了橡胶混炼加工的全部自动化,对提升橡胶混炼胶的质量稳定性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橡胶密封产品硫化成型、检验等工序,引进了多台套的全自动数控车床,实现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特别是在橡胶密封件的在线检测方面,引进了三台意大利DOS公司的全自动尺寸测量系统,实现了绝大多数橡胶产品尺寸计量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产品尺寸计量的精度,提高了检验的效率。
3、信息化建设工作
结合项目建设需要,在主要生产环节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物料、文件的信息化管理和传递。该系统已经完成采购,正在进行工程施工。
为了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综合决策支持与分析能力建设,满足企业各领域分工、协作和管理的需要,进行了以下建设工作:
1)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采购、销售、生产、设备、财务、客户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加快提升OA办公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功能模块的功能,提升办公管理、经营分析的自动化水平;
3)推进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主要业务单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
4)根据公司现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终端的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公司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5)加强信息管控能力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在行业重点研发机构中,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依靠正在建立的橡胶材料及其制成品第三方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示范平台以及地方橡胶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橡胶产品开发平台建设,用以提供各橡胶产品开发过程的相关技术支持,包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才的共享与协调服务。平台分管理层、功能层、服务层3个层次提供服务:管理层提供产品开发的用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和工作流管理,功能层提供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相关技术支撑,服务层提供技术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人才和信息共享协调等功能。另外还开展橡胶密封制品检测平台建设,依托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下辖的国家橡胶密封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优势,面向陕西省内外橡胶行业中小企业开展橡胶密封制品检测服务。同时还开展橡胶技术成果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推广服务管理功能,主要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有关成果、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成果、技术的管理、为橡胶技术成果推广的全程提供服务集成。
目前中国橡胶制品行业处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的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面对当前传统橡胶产品过剩、中低端产能比例较大,创新能力欠缺、环保投入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困扰和阻碍行业发展,必须谋求新一轮竞争发展的新思维和新优势。企业要以创新驱动求发展,实施人才战略,培育自主品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速绿色环保进程,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制品行业尽快实现技术创新、智能化和国际化,获得可持续发展。
橡胶制品行业经历了两年多的疫情磨难和考验,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前行,是全行业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后疫情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企业将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首先要根据新一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制定差异化、个性化、有特色的产品发展计划,把有特色的产品做好做精。第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重点行业的扶持纾困等各项优惠政策,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第三是关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发布的鼓励投资项目,如:复合材料、特种密封材料、特种胶凝材料、汽车用特种橡胶配件等,做好研发和技术储备工作。第四要在绿色工厂、双碳经济、节能减排方面下功夫,理解和贯彻“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按照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第五要关注国家“十四五”新材料发展目标,对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重点新材料,特别是国内紧缺,卡脖子的关键战略材料加快研究和开发。如:先进化工材料,包括特种橡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第六要加强与上游产业的合作,把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和发展,加强协作创新,拓展绿色供应链,打造绿色产业经济。
展望未来,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引领下,橡胶制品行业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携手共进,产业上下游加强合作,抓住机遇,稳步推进,谱写行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