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   码
相关行业
政策信息 白炭黑行业 相关行业 国际资讯 炭黑行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中美贸易战对石化业影响分析

点击数:844  发布时间:2018/8/28 16:30:34

中美贸易战对石化业影响分析

  数月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成为全球关注热点。作为中美贸易的重点领域,能源和化工行业已被置于战火之中。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对能源和化工行业影响几何?哪些子行业受波及更大?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美国对中国拟加征关税产品中,第一批340亿美元清单中化工相关产品很少,仅包括部分轮胎及橡胶制品(应用于飞机),其余多为间接涉及,如汽车、半导体、电池等;第二批160亿美元清单中,涉及化工产品有所增加,主要包括润滑油及添加剂、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聚苯乙烯、SANABS共聚物、PVCPOMPMMAPTFE、含氟聚合物、PVA、聚酯、树脂等。

  而中国公布的关税清单中,第二批约160亿美元产品基本上全为石化化工相关产品,包括煤炭、原油、芳烃、酚类、油品等基础能源产品,C3产业链的丙烷、丙烯腈、丙烯酸聚合物,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PA66PA6、环氧树脂、聚醚等塑料及聚酯产品,黏合剂,有机硅,润滑剂,活性剂,贵金属催化剂,部分杀虫剂等专用化学品。

  美国710日最新公布的2000亿美元拟加征关税清单,更是几乎覆盖了化工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品。

  处在中美贸易战风暴中心,能源和化工行业面临着新考验。对此,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中美石化贸易额来看,2017年为476亿美元,占我国石化进出口总额的8.1%。初步分析,贸易战对中国石化产业近期影响不明显、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和中远期影响不容忽视,对液化天然气、丙烷以及部分上游能源产品和家具、机械、通信、轻工、纺织等下游产品造成的影响有可能传导至行业。 针对当前中美石化贸易结构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他介绍,中美石化行业存在产业结构差异,中国石化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能源禀赋导致行业原材料更为依赖进口,出口贸易则多为服装、塑料制品、鞋类、轮胎等低利润商品;美国则以出口原油及基础化学原料和高端化工品为主。此前,石化联合会已经围绕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石化行业的影响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并编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呈送给了政府相关部门。 贸易战打响之后,不少化工行业人士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美国的前景及竞争力表示担忧。对此,庞广廉指出,中国化工产品出口美国的数量不太大,加上人民币贬值产生的部分平抑作用,出口方面总体影响有限。不过,橡胶制品、部分无机盐等与美国贸易数量较多的化工子行业受影响会较多,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的道路必然更加坎坷。

  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也表示,目前来看对行业和直接影响不是很明显,涉及的化工产品虽然覆盖了全产业链,但出口量不大,且外资产品较多。而且,我国出口美国的多为低端化工产品,附加值较低。但长远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行业的间接影响会很大,且具有一定滞后性。从美国的拟加征关税清单来看,我国出口至美国量较大的家具、工程设备、玩具、纺织等都和化工息息相关。一旦下游产品进出口出现问题,将反过来波及上游的化工行业。

  相比出口,我国从美国进口的能源和高端化工产品较多,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和渠道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更受关注。

  对此,庞广廉分析,美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从美国进口原油、LNG等产品的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因此,能源是双方采取措施的重点领域,如果大量能源产品被加入到我国政府的反制措施中,那么国内采购企业就需要更多将目标转向别的国家,比如中东地区、俄罗斯等。短时间内,这会对企业的采购成本和渠道选择造成不小影响。一方面,我国采购企业需要迅速找到原料供应的理想替代者,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确保产品质量、数量;另一方面,其他能源供应国家的企业很有可能会借机提价,增加我方采购成本。

  庞广廉还提醒,要注意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乙醇和丙烷等项目的影响。乙醇方面,近年来中国从美国进口乙醇大量增加,而我国在之前提出的反制措施中就包括乙醇。也就是说,我国从美国进口乙醇关税将进一步增加,而此前关税就已经很高。这样一来,国内从美国进口乙醇的路子几乎就堵上了,这对国内乙醇项目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庞广廉告诉记者。

  据悉,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燃料乙醇出口国。此前,中美在乙醇方面交投火爆,2017年开始中国对美国乙醇加征关税30%。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关税增高,美国乙醇产品价格仍然比较有吸引力。今年4月份,我国公布将对自美国进口的乙醇加征15%的关税,作为对美国向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举措之一。关税的进一步提高,让从何处进口乙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庞广廉认为,巴西乙醇有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选项,但其价格、产量等是否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考量。

  丙烷方面,丙烷脱氢(PDH)项目是近年来投资热点之一。PDH装置对原料丙烷的纯度要求非常高,我国相关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国产丙烷质量无法满足PDH工艺要求。

  因此,国内建设的PDH装置多依靠进口液化丙烷。最近3年,中东和北美货源大约占据了中国80%~95%的丙烷进口量。庞广廉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很可能对一些惯有渠道造成冲击,那些从美国采购原料的企业生产成本可能会上升。但总体来说,我国丙烷原料进口方面的可选国别还是比较多的。

  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能源条件,而我国化工市场需求巨大,双方产业链互补性很强,一直以来两国企业联系紧密。去年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约1800亿美元涉及能源和化工,足可见该领域压舱石般的分量。

  随着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投资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大,中美在能源和化工项目上的投资前景将如何演变?这恐怕是中美相关投资及项目人员近来最关心的问题。

  美国相关机构的分析中透露着对市场深深的担忧。美国化工理事会(ACC)曾表示,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在美宣布新建的化工项目达到325个,总投资超过1940亿美元,其中63%是外国直接投资,或包括外国合作伙伴,预计到2023年美国化学品的贸易顺差将从2017年的约330亿美元飙升至720亿美元,但中美贸易战升级可能会使这一预计数字落空。而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将影响在美化工企业,出口中国关税增加造成成本上升,可能会导致美国的一些特种聚合物生产商减少或终止在美国的生产,以保持其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力,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失去中国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在美项目恐怕也会再添羁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主要采取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两种形式。在中美双方战略互信不足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的政治干扰,已成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时遇到的重大难题之一。同时,美国的《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对外资投资审查的限制非常严格,这对中国投资并购美国能源及相关基础设施造成很大障碍。此外,美国复杂的法律体系和一些审查机制的不透明性,也降低了国内企业在美投资意愿。而眼前的这一轮贸易摩擦带来的各项不稳定因素,更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在美国油气勘探、管道建设、乙烷、丙烷等能源项目的投资,如果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将会给多个在谈项目增加障碍。

  正所谓战则两败俱伤。美国一意孤行挑起的贸易战,对其在华企业的投资和运行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年来,美国许多化工巨头都与中国企业联系紧密,在华投资建厂者不在少数。但在美国公布的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及拟加征关税清单中,有不少美国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这样一来,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也将遭遇壁垒。

  庞广廉指出,各项目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但需要警惕更深层次的影响,那就是美国会通过贸易战打击全球各国企业在华投资信心,给我国的对外开放之路增加障碍。这种信心上的打击受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左右,长期影响恐怕一时难以估量。

  近年来,巴斯夫、科莱恩、默克、阿克苏诺贝尔、LG化学、沙特阿美等一批国际石化巨头在中国市场收获满满,并不断加大对华投资。美国视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心头大患,打击全球企业在华投资信心,拖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必是其挑起贸易战背后的如意算盘之一。

  庞广廉分析,如果在中国建厂会增加产品出口成本,特别是产品市场在美国的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跳出中国转向别的国家。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或将造成一些在华跨国企业更多考虑到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以规避风险。如果外资大量撤离,对我国经济发展肯定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引发日韩欧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在华投资减少的连锁效应,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也无需过分担心。资本逐利,外资企业进出中国市场本就是正常现象。而且,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仍是各行业巨头最关注的投资选择。就在710日,全球化工老大哥巴斯夫还宣布,将在中国广东省投资100亿美元,建立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化学品生产基地。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说明吗